《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填表说明


政策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由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月()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纳税人,年度汇算清缴使用本表。
 
二、表头项目
   1.
“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
年度中间开业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次月()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
“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号码(15位)。
   3.
“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
本表第1行至第11行由“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写。第1行“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2.
2行“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收入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3.
3行“免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第3行填报4+5+6+7+8行的合计数。
    4.
4行“国债利息收入”:填报纳税人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5.
5行“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填报纳税人持有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6.
6行“符合条件居民企业之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填报本期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情况。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7.
7行“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等规定,符合条件并依法履行登记手续的非营利组织,填报取得的捐赠收入等免税收入,不包括营利性收入。
    8.
8行“其他免税收入”:填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减免项目名称及减免性质代码。
    9.
9行“应税收入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9=1-2-3行。
    10.
10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1.
11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1=9行×10行。
    12.
本表第12行至第14行由“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报。第12行“成本费用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
    13.
13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4.
14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4=12行÷(100%-13行“应税所得率”)×第13行。
 
(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
15行“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2.
16行“应纳所得税额”:
    
1)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第16=11行×15行。
    
2)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第16=14行×15行。
 
(三)应补(退)所得税额的计算
    1.
17行“减: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纳税人填报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减按20%税率征收(减低税率政策)和减按10%税率征收(减半征税政策)。
    2.
19行“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当年累计已经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3.
20行“应补(退)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计算填报。第20=16-17-19行。当第20行≤0时,本行填0
 
(四)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企业填报
   
21行“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税务机关核定本期应当缴纳的所得税额(小型微利企业填报核减减免税额之后的数额)。税务机关统计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时,按照该行次数额,根据情况倒算减免税数额。
 
(五)小型微利企业判定信息的填报
    1.
预缴申报时本栏次为必填项目,填写“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1)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纳税人:
     
①纳税人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本年预缴时,选择“是”,预缴累计会计利润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②本年度新办企业,“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符合规定条件,选择“是”,预缴累计会计利润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③上年度“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符合规定条件,应纳税所得额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预计本年度会计利润符合小微企业条件,选择“是”,预缴累计会计利润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选择“否”。
     
④纳税人第1季度预缴所得税时,鉴于上一年度汇算清缴尚未结束,可以按照上年度第4季度预缴情况选择“是”或“否”。
     
⑤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2)核定应纳税额的纳税人:
     
核定定额征收纳税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大于30万的填“否”,其余填“是”。
    2.
年度申报时填写小型微利企业相关指标,本栏次为必填项目。
    
1)“所属行业”:填写“工业”或者“其他”。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除工业以外的行业填写“其他”。
    
2)“从业人数”: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以及企业接受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3)“资产总额”:填报纳税人全年季度资产总额平均数,计算方法同“从业人数”口径,资产总额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4)“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纳税人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选择“是”,其他选择“否”。
 
四、表内表间关系
    1.
3=4+5+6+7+8
    2.
9=1-2-3行。
    3.
11=9行×第10行。
    4.
14=12行÷(100%-13行)×第13行。
    5.
16=11行(或第14行)×第15行。
    6.
17=11行或第14行×优惠率的积。

    7.18=11行或第14行×其中减半的积。
    8.
20=16-17-19行。当第20行≤0时,本行填0

 

  实行核定征收的小型微利企业,如上一纳税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则本年度进行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时可按规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相关政策规定如下:
 
(一)校验上一年度是否属于小微,如果上一年度未申报年度申报表的(如一季度),此时校验上年四季度“是否属于小微企业标识”,如果上一年度符合小微企业条件,本季度应纳税所得额在50万元以下,则本季度“是否属于小微企业标识”强制选“是”。

(二)如果上一年度不符合小微条件,那么本季度应纳税所得额在50万元以下时,企业可以自行判断是否享受小微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