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部资讯/从研发到生产的容器化融合实践

从研发到生产的容器化融合实践


评论:《adffdfd语法》放到沙发的
1234 复制链接

与常规考试相比,农林大农学院的“种菜课”考试,则要“另类”得多:近千名学生走进平时上课的菜园子,对兄弟班级的菜地进行打分。菜园管得好不好,菜种得好不好,同学们参与度高不高,都是打分的依据。    农林大1958年建校时,就将农作课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只是后来农作课的形式逐渐转变为参与校园绿地管护等方式。    从今年开始,农林大要求全校学生要参与番薯、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的播种与收割。    学校专辟了近百亩的学生农作园,将土地分配给大一、大二农学类专业学生,将栽培学、农作学、园艺设施学等课程开设于田间,让他(她)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田间地头,种菜种瓜。    该校还专门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翻整、起垄、施肥……同时把各种果蔬小苗分配给学生耕种。该校农作园技术指导叶志明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鼓励大学生参加农作,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如何管理经营好各自的“自留地”?大家“八仙过海”:有的按学号轮流除草、施肥、浇水;有的每周一次全班到菜园劳作;有的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还有的把收割的蔬菜尝试拿到集市上去卖……    经过学院组织评选,根据指导老师打分、学生参与农作的出勤情况,以及同学互评分,最终植保151班的菠菜地、园艺151班的萝卜地、粮油储运151班萝卜地被评选为“最美丽菜地”;动物科学151班因为出勤率高,被评为“最勤劳菜地”;园艺152班因为萝卜种得特别好,被评为“最具经济价值菜地”。